第(2/3)页 看着正气二字,一众学子竟然是不敢插队,不敢向前挤,一切都显得那么井然有序。 正气学宫建立第一天,收学子万人,看着这个数据,朝中百官都惊呆了,万余学子就算是成才者百一,恐怕要不了多少年,这大唐的官场怕也要姓正气了吧,没有人怀疑元正的教学水平,似乎一切都是理所当然。 只是这入学率高,淘汰率也不低啊,仅仅是入学的第一个月万余学子就被淘汰了十分之一,而且是越往后考试越难,到了一年头上的时候,万余学子剩下的更是连十分之一都没有了,整個正气学宫竟然只剩下了八百人。 本来还有几个官宦子弟想要在稷下学宫里拉帮结派,耀武扬威的,可是还不等他们动作什么就已经考试不及格被扔出去了,物以稀为贵,现在哪家长安城里,哪家不是以自家孩子能够留在正气学宫为荣。 现在官家子弟可是被看的极严,不仅是在学宫里要学习,回家之后也得被爹娘看着补习,内卷那是相当严重。 “咬金啊,听说你家孩子被赶出正气学宫了,渍渍渍,真是可惜了,不过没关系,还有机会的,三年后那孩子还是有机会再考进去的,我家那孩子倒是好些,竟然通过了这次月考,留了下来,哈哈,倒是给我长面子啊。” 下早朝后,尉迟恭看着程咬金笑道,弄得程咬金那是差点气炸了,今晚打孩子,约不约。 皇宫内,李世民看着太子李承乾。 “你是说正气学宫里的那些老师,你都没有听说过,但是水平都是非常高,教学方式更是就连你舅舅都比不上?” 李世民心中真的是惊骇的很,正气学宫自从成立以来就是传说不断,学宫里的书籍之丰比皇宫还甚就算了,学宫里的老师也是厉害的很,半年前杜如晦曾经入学宫与学宫老师讨教学识,竟然自愧不如。 李世民本以为只是个例,如今听李承乾的意思,学宫里的老师还真的是个个都有大儒水平啊,可是元正又是怎么将这些大儒弄出来的呢,他可是调查过,这些人在大唐境内真的是一点痕迹都没有啊。 如今李世民已经是将自己的几个适龄孩子都送到了学宫之中,不为别的,学宫的教学水平真的是比皇宫里那些教授强多了,因材施教,自己的几个孩子成长速度他也是有目共睹的。 最重要的是学宫之中还有一种名为“文气”的力量,可是能化腐朽为神奇,当真是仙人手段,李世民几次想请教元正所谓文气,都被元正以学识积累所致,给搪塞了。 谷鰼 稷下学宫中,如今一位老师正讲着《论语》,只见随着他讲课,课堂之上竟是一个个文字飞舞,有人悟性高些,有所领悟,就会有一二文字投入他的神魂之内,使得他对论语的理解更加深刻。 下课之后,这位老师返回了书殿,没错,这些老师都是住这里的,学宫里有两处藏书的地方,一个是书殿,一个就是藏书阁,学生看书都是要去藏书阁,书殿都是老师休息的地方,是不允许学生进入的。 只见书殿里,这位老师进去以后,竟然直接化为了一本书,躺在了书架之上,封面正是论语二字。 原来学宫里的这些老师竟都是书本幻化,怪不得李世民怎么调查都是查不出来,再看书殿里可是足足躺着上千本书籍,那不就是说这些书本都是学宫里的老师,若是让其他人看到这一幕,怕是要惊讶的合不拢嘴。 其实这些书籍都是元正亲笔书写的,有文气加持,再有元正点化,便是都有了幻化成人的能力,这些人对于某本书的理解,可是太深了,远不是朝中那些文臣可比,杜如晦前来请教学识,结果却是败北,也就不奇怪了。 新的一年里,正气学宫再次开宫收徒,这次的入学率就更是恐怖了,整整三万学子进入学宫,甚至还有临近大唐的小国,慕名而来,正气学宫也是来者不拒,一视同仁。 就这般,正气学宫的名气,不断地向外扩展,逐渐影响南瞻部洲的文运。 大唐太宗十年,草原上遇到了罕见的天灾,一年里牛羊冻死无数,草场埋沙,整整一个冬天,冻死饿死者无数,如今的他们再也无法可想,匈奴王万般无奈之下,纠结草原十八都,直接南下入中原劫掠。 此时的大唐安稳太久了,根本没想到匈奴会突然出击,短短月余,竟被匈奴兵临长安城外,此时挡在他们面前的正是正气学宫。 匈奴王看着眼前的学宫,有些犹豫。 “大王,听说这正气学宫之主乃是当年的隋、唐太宰元正,我们还要继续进攻吗?” 一位部落首领看着正气学宫有些失神。 元正的名气可不只是在大唐境内如日中天,就算是在草原上也是令人如雷贯耳,隋时草原大举南下,百万大军被元正一策倾覆,唐朝刚刚成立之时,他们也是迫于饥寒南下,同样是几十万大军,却是有去无回。 而让草原各部损失惨重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,正是眼前的正气学宫之主——元正。 其实匈奴王此时并不想和元正对上,只是匈奴一路劫掠,收获甚多,看惯了大唐盛景,匈奴王心里已经是不想再回草原了,如此繁华地域,为何只能被这些弱者占据。 自古以来,强者为尊,他们既然有力量,为何不能将这繁华地域拿下,只要他将匈奴各部落都迁到中原大地,那他们就不虞再冻死饿死了,这里有大片肥沃的土地,足以让他们衣食无忧。 第(2/3)页